常州抗元之战
0 生活 | 2007年9月26日
- 回顾历史,1275年秋,元右丞相伯颜于上都(开平,内蒙闪电河北岸)得忽必烈汗的御旨,决定“率诸军直趋临安(杭州)”。是年十月二十四日,伯颜视察了包围扬州的元军,派兵万人据守湾头,然后到镇江,召集阿木、阿塔海、董文炳等确定了“分诸军为三道,会于临安”。依照忽必烈“俟秋再举”的意见,于1275年十一月初九日,伯颜分三路,分别自建康(南京)、江阴、镇江出兵,会攻临安。西路军以参政阿剌罕、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等率蒙古步骑号称10万人,出建康,经溧阳、广德、独松关;东路军号称数十万人,由参政董文炳、万户张弘范、都统范文虎等率领,并有水师,沿江入海,向上海、海盐、澉浦进攻;伯颜自率中路军一万余人自镇江出发,向常州、平江(苏州)攻宋,并节制诸军。
常州地处江南运河,北岸有吕城为其屏障,南与无锡、平江一线,为南宋的前线阵地。早在1275年春三月,元军占建康时,宋常州知州已逃跑,安抚戴之泰投降元军,伯颜即任戴为常州主管,并进驻一些元军。但是宋潼川(四川)人姚訔时在宜兴,与无锡人陈炤组成义兵二万人,杀尽守城元军,收复常州,俘戴之泰。南宋即下诏褒奖姚訔、任其为常州知州,陈炤为通判,负责坚守常州。对于宋来说,常州是失而复得,但对伯颜来说是得而复失。这时,南宋又派副统王安节带兵到常州助守,胡应炎也率人民壮勇者三千人来保卫常州,此外还有护国寺的万安、莫谦之长老组成的和尚兵500人,共同抗元,坚守常州。
是年八月,伯颜自上都南返,即急派元帅唆都及部将怀都、万户忽剌出、帖木儿进攻常州,首先夺得外围的吕城。唆都围攻常州四个月,常州的南宋军民坚决抗元,使得伯颜中路军受到阻遏,于是十一月初,伯颜亲率中路军来攻取常州。
这时南宋守卫常州的姚訔派人向南宋求援,奔赴平江,文天祥自赣勤王,驻守平江,即派赣军尹玉、麻士龙各率三千人,此外还有广将朱华、淮将张全各率二千人星夜赴援常州。援军于常州城东陈墅与元兵遭遇,援军初战大捷,俘获元将胡里喝及副将火麻也赤。
十一月十六日,伯颜亲临城南督战攻城,命降人王良臣迫使人民运土堆台与城同高,然后置炮,向城中日夜猛袭,又发火箭射入城内。十八日,元军用云梯、绳桥,帐前军执旗登城,姚訔与将士浴血奋战,英勇牺牲。500名和尚兵最后也全部战死,守将王安节、陈炤、胡应炎转入巷战,先后阵亡。伯颜下令屠城,最后常州城内“止有七人,伏于桥坎获免。”
文天祥后来被俘押送北上时,曾写有《哭尹玉》(略)及《常州》诗,“常州,宋睢阳郡也,北兵愤其坚守,杀戮无遗种,死者,忠义之鬼,哀哉!山河千里在,烟火一家无。壮甚睢阳守,冤哉马邑屠。苍天如可问,赤子果何辜。唇齿提封旧,抚膺三叹吁!”。(《文山先生全集》卷十三《指南录》)悼念常州军民的英勇抗元。总之,常州之战是宋元战争中的最激烈的战争之一。
宋援军在常州城东初战获捷后,驻军虞桥,以虞桥东面一里许的一个大土墩为指挥作战的中军帐(司令部),麻士龙率军民构筑青龙冈、黄龙冈的工事,准备迎敌。元帅伯颜派降将王良臣佯称投降,至宋营窥探,据称被麻士龙投入油锅煎死,伯颜大怒,亲率数万大军来攻。张全率军逃跑,麻士龙以数千兵与伯颜数万人搏斗,最后壮烈殉国,所有南宋将士无一生还,尹玉将军亦中箭而亡。
事后,虞桥人民将所有在该地战死者的尸骨,葬于指挥作战的土墩上(东西长约近百米,高约三十余米),这就是著名的骨成墩,又名骨葬墩。
明朝时,虞桥人民为了纪念麻士龙、尹玉二将军,重建了麻、尹二将军庙,明末改为忠孝祠,清改称其地为郭城墩,上有猛将庙、观音阁等。现在骨成墩上,已立有大的石制横碑,朝南一面刻写“骨成墩纪念碑”六个大字,朝北面详记1275年元军攻常州的事迹。
在这里我们不禁想起历史上的宋元之战,历史主义地看,元帅伯颜虽有许多优点,如在襄樊亲自牵马渡河,身先士卒,在安庆时,拒献美女。但当他代表蒙古贵族率军南侵时,南宋常州军民的抗元,无疑是正义的,是可歌可泣的。文天祥是民族英雄,麻、尹二将军也是烈士!将永垂千古。
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“ 常州 ”的文章
以上内容如果对你有用,请收藏。
-
上一篇:江阴军民抗清之战下一篇: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
猜你喜欢
- 官方LOGO
-
我们的使命是减少资金、技术和
教育方面的障碍,以提供有效的
IT科技支援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扫码从手机访问
评论列表: